如何在躁雜的聲音,大眾的盲從,高大的權威面前,保持自我,是每個人,每個孩子的人生功課。
我們的一言一行,孩子都深深地刻在心裡。而孩子的真面目,大部分嚴厲的家長是看不到的,當他們走出我們眼光範圍,和其他人在一起時,那才是真性格。
而他們的一言一行很多時候時從家長哪裡拷貝過來的。
討厭忽然間對孩子的情緒爆發,這樣會讓孩子畏畏縮縮的。
我想要的是孩子可以看見自己所做的事而不是因為懼怕我的情緒而做出的決定與推延。
一直都知道的事,現在經過了兩個月的居家防疫後更加地確定。其他的身外物都有很大的變數,只有陪伴在身邊的家人是最重要,而這些人需要我們細心的呵護與照料。
如我的名牌包,如男人的愛車,我們是不會因為別人覺得有點油漬好看而把包包給潑點油,或者心情不好,隨便停車刮一下都沒有關係。
不可能。所以如果自己很看重與家人的關係,我們會想盡辦法呵護這些關係的。
其實不只是在關係裡,對於所有一切的物品,都是該帶著感謝的心去對待。
會玩的孩子,能玩的孩子,想玩的孩子,一般都很有出息。能自由地玩耍與嬉戲是激發孩子身體發育及大腦潜能的最好方式。
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是從探索和玩耍中習得的。所以除了學習也給孩子們一些玩耍的時間吧。我常常會允許孩子們動手試驗一些其實自己看起來很無聊的實驗或者讓他們烘培出還好的甜點。
但在這些時間與動手作出來的物品讓他們感受到生活真實的樣子,而不是書本中的世界。
其實孩子不需要過多的玩具,日常生活中的大大小小都可以陪伴他們。這些簡單的遊戲ˋ可以玩耍的愉快不已。
當家長的我,就是在一旁的引導與帶領,他們開心我也不需要費太多心。
簡單與美好就夠了。慢慢地引導孩子,讓他們感受這一方天地的美好。
其實,孩子最喜歡的就是父母與家人的陪伴。
因為疫情在家待了56天,哪裡也沒去。什麼玩具也沒買,他們也沒見到朋友。孩子們竟然相安無事,每天都是開開心心的,這是我最欣慰的事。
聽到孩子自己在別的房間高興唱歌,自己則在另一個房間工作。這樣的家,本身就是一幅最美好的畫面。
只要是自己的家,自己的選擇,做的是自己願意做的,你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值得的。
好奇心是讓思考保持靈活的開始,當家長最知道孩子要是什麼都不問,我們是比較輕鬆的。但是如果一昧壓抑孩子的好奇心,我們是限制了他們的世界。
家長不用什麼都懂,家長扮演的角色是我陪你們一起找答案。而我也在公司中也發揮這樣領導的角色,不需要當一個什麼都要懂得強人。發掘出彼此的強項互相補足。
當同事問問題時不懂時也不需要裝懂,大家一起找答案。事情是死的,辦法是活的,不是很嚴重的事可以轉向處理,讓人在不小心當中得到一個安慰。
同事很珍貴,任性會破壞與同事間的關係。如果你夠好、你肯動腦筋,就不要覺得做這個工作委屈、做那個工作可惜,因為你可以跟別人不同,有不同的出路。
很多的時候我們都在庸人自擾,擔心的事情其實跟我們想像的不ㄧ樣。
所以停止內耗吧,學會斷捨離,除去身邊不合適的,留下最適合最有用的東西,訊息與關係。當我們看到別人的成功時就會產生不安感,適度不安可以產生進步,但是一直不安會造成自己與家庭的損傷。
放棄點不需要的事情吧,好好休息,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