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封城進入到第五天,每天補充睡眠,正常睡覺。
到點吃飯,一早起來就把廚房收拾乾淨,衣服洗上,家中的每個房間都打開窗戶通ㄧ通氣。也把用著有加上消毒水的水打掃家中的地是拖乾淨。
那剩下的時間就可以來做自己喜歡的事了,那麼我們來說一說香菇吧。
在中國菜系裡,香菇爆香,串烤,香菇填肉餡,真要細數都說不清呀。
香菇喜歡在稍微濕冷的氣候中生長,林蔭下ㄧ排排的木頭是孕育香菇的好地方。已經在木頭裡吸收到足夠養分的香菇已經紛紛的探出頭來了。冬天的香菇厚實,夏天的香菇薄一點。不管厚度如何,養分都是不減少的。
有山有森林的地區住著很多的原住民,而為了生存,種香菇似乎就成了家傳技藝了。在桃園的泰雅族人就是種菇高手,他們深知香菇的屬性。
喜歡光線卻不喜歡陽光直射,需要豐沛的濕氣,卻不能常下雨,海拔高的山區加上一年四季濕氣充足的地方就很適合孕育香菇。
泰雅族人惜物,知道靠著大自然得吃食,一點也怠慢不得。他們會選阻礙附近桂竹筍林裡生長的樹,砍伐後處理成可以種香菇的菇木。
一棵可以成功孕育香菇的菇木要先鋸成適當的高度,放乾,鑽洞,打入菌種,打蠟,等待香菇成長。
一棵成功的菌木可以使用三到四年,等到功成身退時,餘木可用來當烤香菇的木材,完全不浪費。
採下來的香菇需要送到大烤箱烘乾,烘乾的時間要到一天ㄧ夜,悉心呵護下等到出爐的那一刻。香菇需要靠天量產,所以在知道這點,我們食用的時候應該更加的感激與愛惜。
一個地方的特產有著屬於那裡的人文與傳統的意涵,天,地與人三者相合才得以成就的美味。香菇也是桃園本地農產特色的一員。
寫這篇文章時台灣也因為新冠性肺炎而封國,等大家可以再次的自由進出台灣時,桃園的中正機場是國人與旅客進出地。如果時間有餘裕,不仿也計畫在桃園這個地方轉ㄧ轉發現這地方的美。
桃園依著當地的農特產創造出豐富多樣且獨ㄧ無二的飲食樣貌,更隨著人文社會ㄧ代代的演化出精緻的典範。
桃園有大溪那曾經是台灣最內陸的河港,過往也是經歷過輝煌的貿易城鎮。往來商人交流,大溪工匠與手藝人的高明名聲遠傳,商業流通也發掘了大溪的好豆腐。
台灣幾乎人人知曉的大溪豆乾。
製造出好豆腐就需要是好水,大溪井水石灰質低做出來的豆腐嫩又香。愛吃豆干的人知道大溪豆乾當初研發出來的小故事嗎?
大溪工匠與技藝人士受聘到外地,他們就想帶點家鄉味,豆腐不好帶,當時的紅豆干也要新鮮即食。所以製豆腐的商家想到先將鹽水浸泡後再燙熟,多這樣一道處理的鹽滷滋味更加好,又耐保存。
商家站穩腳步後,從原本單純的豆腐,紅豆干,黑豆干,到豆腐乳。
桃園的製豆腐商家裡的工作人員,有些是從年輕時代一直做到現在都兒孫滿堂了。
蒸氣煮豆漿的房間溫度極高,員工們用著近幾十年的經驗與手感切出剛好的分量,包豆腐腦入方形棉布。看似簡單的動作,其中有著取決豆干好不好吃的成分。
接近原始的單純才能吃出美味。
正在寫文的我聽見男人問小少爺,要不要在他的炒飯裡加上蕃茄醬?不要,我大聲的回答。
炒飯裡有蛋香,米香與蔬菜香,加上蕃茄醬就什麼都嚐不到了。
在這樣新聞成天放送的日子裡,周圍的好滋味一直沒有變過,我們一起回歸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