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玩具我們還可以給孩子什麼?給他們一個可以認識世界的機會。今年我做了一個決定盡量不再往家裡搬東西,只帶回必要的。孩子的玩具與物品堆積起來也很可觀,每逢過年過節,生日等時刻,孩子收到的玩具真的是非常可觀呀。
他們習慣擁有太多後就對物品沒有很多的感覺,收玩具禮物是應該,但新鮮度只有五分鐘,這些物品在拆封後就擺在一旁積灰塵,極為可惜。所以我也給他們進行了斷捨離。以後過年過節得到的都是體驗式的禮物,比如選到一個城市去旅行,嘗試坐忍者龜火車 CAT去機場,捨去較方便的家用車或者計程車,讓孩子有機會可以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去見一見別人的生活,把花在玩具與物品的錢,用在去體驗生活上。
衣服
就為孩子選了基本色,好品質的,男孩就Polo衫,襯衫與卡吉褲,女孩因為已經長大了,就不在衣物上限制他們。不再讓家人在任意地方為孩子買衣服。把時間與金錢花在其他的地方。 在Gerstner 皇家烘培店的老派優雅 這篇文章裡,我提到了奧地利朋友C因為家中教養的關係他很畏懼上餐廳與人交流。
在一次搭飛機時鄰座是個身經百戰的導遊,他的孩子也耳濡目染的覺得四處旅行是件很簡單的日常生活的一部份,每年都會為家人計畫兩週的旅行,身在旅行業的父母一點也不過問,只是帶上護照,打包行李就出遊了,見識多了,孩子的自信與生活中處理事情的能力很令父母放心,雖然才十六歲,就已經為自己申請到德國當交換生,完全也不害怕與陌生人接觸,對新的環境一點也不害怕。
我想當父母的最欣慰的應該是孩子有自己釣魚的能力,而不是只會等魚吃。所以過年過節與生日,與其給孩子買各種昂貴的禮物,不如也考慮一下給他們能留下回憶與增加親子互動的體驗。這樣的價值更高,滿足度也無法比,當然父母也要做足功課一起跟著孩子成長。
帶他們出遊比買禮物更麻煩,要花上時間與金錢,無法就在網路點選需要物品,按下付款鍵,等幾天就會有貨品上門,但是體驗式的禮物回憶會是深刻的,想要簡單生活的父母不用望著一堆物品而興嘆呀。家中過多好物品可以選擇無償贈送或在網站上拍賣,雖然賣掉的物品可能不能像買進一樣值錢,但可以處理掉過多的物品,讓家中更清爽是件極好的事。
沒有完美出遊與體驗,饒了自己吧。如果你是個喜歡挑錯與較真的人,這一點請用在工作上的品質控管,但是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與外出旅行就算了。如果處處挑錯給予負面評價,這樣的人是很討厭的,旅行時出現過車票訂錯時間,原是下午八點該上車,但是拿到車票時是早上八點的車票,當下不是抱怨,慌張,應該想的是如何坐上車。
也有旅伴主導行程,應該一下火車直接坐電車到飯店,但是他卻讓我們拖著行李走了兩個小時的路,大熱天的我一點也沒抱怨,因為這兩個小時我們用走的反而看了好多的美景,別有一番當初坐電車不會有的趣味。
到達飯店時剛好可以入住,大夥洗個澡,喝杯咖啡又繼續行程,我完全省去了負氣抱怨會付出的能量,你說這樣是不是較好?

對「選擇體驗式的教養」的一則回應